1324609420-3252953068  

原文:http://tanya-chou.blogspot.com/2013/12/day-459-1.html

孫中山主張以提倡恢復中國民族固有道德,去恢復中國民族固有能力,然後結成家族,聯成宗族,才能治理中國,才能恢復中國民族精神與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濟弱扶傾,成一個大同之治。
民族主義 ,亦稱國民主義國族主義,為包含民族、人種、與國家三種認同在內的意識形態,主張以民族為人類群體生活之「基本單位」,以作為形塑特定文化與政治主張之理念基礎…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經常(並非總是)無從區分。
具民族認同,並以民族國家為法統之任何人皆可稱之為「民族主義者」。依此理念,大多數成年人皆為「消極性的民族主義者」。然而,如今所謂之「民族主義」一詞涉及以政治活動(或涉及軍事)支持民族主義者的主張,其中或包含分離主義、民族統一主義、以及軍國主義,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包含「種族清洗」。



存在問題--

民族間的社會文化習俗等的差異是這個世界中區分不同國家的一個主要基礎,在人類歷史的發展的初期間比較是自然的形成過程,因為說著共同語言的人種和族類各自在自己生長的領域中共同發展出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直到人口成長和遷徙和科技發展等因素種族之間開始接觸和認識於是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形式的交流方式。例如合作連結或是競爭分裂。

孫中山在提出民族主義時的動機主要在於當時中國長期處於被所謂西方的列強國家侵略瓜分而處於滅國危機的局面,所以認為中國人民必須團結起來發揮固有的修身齊家治國的傳統道德精神才不會讓他國欺侮瓜分甚至達到濟弱扶傾成就理想的大同世界目標。

這樣的民族主義理想在現今的世界上可以看起來是如此的進行著,例如我們在媒體上面看到的世上的領導國家們販賣先進武器給予他國或者派出技術人士協助他國的農工事業等等事例而能夠說服人們去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美好的互助世界之中,但事情真的如表面所呈現的一般嗎?

事實上在歷史中的種族主義如同愛國主義已經在這世界上造成的分離和掠奪行為一直在持續的進行著,只是作法上由檯面上的明顯武力強佔演變成為在檯面下的各種金錢和權利上的限制控管權謀欺瞞和暗渡陳倉。證據就是--這個世界上國家與國家之間人民的生活水準的差異仍然持續的發展擴大中。

 

解決方法--

上面借用了我們以中國歷史情勢為背景的民族主義的出現成因和目標來看整個人類世界是如何的在以對生命價值而言的負面效益在進行著類似的理想主義。

我們並不需要去談這個主義的存在是否適當,因為正如之前所說一個民族的聚集而形成生活單位的情形是人類歷史的自然現象,只是當我們碰到了和我們的長相不同以及生活習慣不同的人們或者看到他們所擁有的土地面積以及地上的資源的時候我們的做法可以如何進行而令所有人類的生活可以更安適富裕?因為顯然的當我們的想法朝向你們與我們是不同的國家民族而我的國家需要更強盛富裕那麼你們的國家種族可以完全不必存在的時候,這個思想和作為的方向並不會讓自己的國家真正的富裕強盛,因為在這當中國家為了侵略和自保所發展的軍事武器的人力物力和權謀的心智消耗所付出的代價已經讓人類世界嚐到了物質資源短缺和貧富差異和身心病痛的苦果…

我們可以去調查這個‘擁有’的概念實際上的效用,那塊土地是我們的和那些人是我們可以支配的這些想法和慾望實際上帶給自己和國民的是什麼效果?在以概念和意識型態為前提的引導下,我們其實從來沒有達到過任何目的,一個人能吃的能穿的就是那麼多,更多出來的只是一個擁有的念頭罷了,但為了這個念頭自己要塑造敵人隨時擔心被報復或侵犯,最後仍然實際上沒有辦法擁有到自己想要擁有的所有資源,正因為我們所抓住的不過是一個念頭和概念罷了,這個概念和意識型態讓我們吃飽穿暖了之後還一直相信自己好像缺了什麼必須要去填滿,那麼為什麼我們甘願在幸福之中去受這個擁有的幻象之苦?

因此那解決方法就是放下擁有的念頭而採用一個對所有的國家民族都有實際效益的共存方式來進行國族與國族之間的互動交流,甚至這個世界可以重新因為地理文化環境的差異重新區分出新的有效單位來實施一個例如生活收入保證(LIG)的方案,因為民族差異的強調只因為資源輸送的實際方便性而不再是建立在破壞性的自私擁有的概念上。

 

酬賞/效益--

無論是修身齊家治國或者平等博愛的道德觀都可以不必是僅僅是意識型態上的一個永遠達不到的目的的理想,當這些原則確實的運用在為了自己和全體如同所有國族人民的生命生活水準的層次上面,這個世界可以因為資源的有效分配而沒有了戰爭衝突,於是保有各民族間原本的文化生活習慣以及開放民族國家間的自由交流可以更為容易,而因此完成世界大同如同全人類幸福生活的運作。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提案

arrow
arrow

    生活收入保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